“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2019-08-20 15:10

摘自:《上海市光明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地理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正从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如何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递经验,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不会劳动的书呆子,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人应该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那么,地理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数轻能力,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地理边缘学科和地理新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地理教育应当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在十几年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地努力、探究和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我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和探究,我认为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案例教学法”早在1870年应用于法律教育中,20世纪初,在商学院推广使用,20世纪70年代,普遍运用于普通教育学。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功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为世人瞩目。

“案例教学法”,即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在实践中收集或撰写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等组成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阅读、查阅资料和分析,然后在课堂中加以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疑问及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备合适的教学案例、组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表现等,因而起到的是指导的作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前对具体案例进行了阅读,有疑问处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所以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发挥了各自的特性,并且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和参与性也有所提高。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近几年,我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尝试,以下是“环境污染及其治理”一节课的教案。

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及其环境污染的分类。

(2)能够说出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3)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够对教师给出的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

(2)能够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对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让学生提出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为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环境污染的案例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个案例后面都有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案例1]

据报道,南极洲有一个比新加坡面积大9倍的冰架从南极冰帽中分离出来。科学家们的判断颇让人担心:炎热夏季即将来临,其他的冰架也频临瓦解边缘,这预示着南极洲的冰河流量将增加,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对低地地区将造成危害。全球变暖,冰在哭泣。冰架是覆盖南极大陆的冰层的浮动伸延部分。此次冰架完全瓦解碎片,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家们警告,这一事件是大自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发出警报。

问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于哪里?

(3)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后果?

(4)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请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案例2]

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79亿立方米,1999年为35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在调查的约10万千米河段中,有近47%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以及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其中有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已有90%的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上海也被列为21世纪饮用水严重缺乏的城市。

问题:

(1)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海为什么会被列为21世纪饮用水严重缺乏的城市?

(3)请你谈谈上海黄浦江、苏州河的治理情况。

(4)你可以为上海的水质治理作些什么?

[案例3]

经调查,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制品占了7%,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旧塑料总量可达29万吨,这中间最为惹眼的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由于管理不善,处理困难,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绿化带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被随意乱扔,以致“白色污染”一词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问题:

(1)何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根源在哪里?

(3)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

(4)你可以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

[案例4]

光明中学2001届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本校附近的噪声污染状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上课期间主要干扰学生的是学校操场的体育课带来的噪声,其次是学校附近几条主要的交通要道(西藏中路、淮海东路)上的汽车鸣笛声和刹车声,再次即附近工地的施工噪声。

问题:

(1)噪声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2)噪声有哪些危害及影响?

(3)你认为你所在班级学习环境是否良好?

(4)请你向学校领导提出一些可以降低本校噪声污染的合理建议。

2.课堂教学:

(1)复习旧知:从人地关系模式图中说出人地关系的内涵。

教师补充说明: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容纳、消除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着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恶化的环境必然惩罚人类。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由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及土壤的污染,因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课前,同学们对老师发下来的案例都进行了阅读和思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产生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并请提出你们的看法。

(3)新课教学:

分组进行讨论,每一小组讨论一个案例。

小组代表上来发言。(略)

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设想和建议时,要把自己也融入进去,引导学生将认识升华到行动。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总结反馈。

(4)巩固新课:

展示一幅漫画:“地球出汗了”

讨论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和解决的措施。

最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一位有能力、有责任的公民,都要关心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1.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但现有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主要拘泥于理论知识,实际事例教少,给出数据较为陈旧,地理的“案例教学法”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典型案例,了解最新的资料和信息,来补充课本知识。例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一节课运用的案例都是一些最新资料和数据。这样丰富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阅读案例的同时,会产生很多疑问,这就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查阅资料,或者去亲自考察和调查,然后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教佳方法和途径。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如:学生在阅读了“环境污染及其治理”一节课的[案例3]后,深深感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因而走上街去,调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使用情况及污染情况,并到使用单位作宣传,坚决抵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使用,起到一定效果。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的阅读后,会对某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开放而灵活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创造灵感,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在阅读了“环境污染及其治理”一节课的[案例4]后,纷纷为学校的噪声污染状况而担忧,他们群策群力,给学校领导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设想。如搬迁几个面向操场的教室;在教学楼前种植高大树木;面向操场的教室整修时利用隔音材料等等。大胆的设想和合理的建议,为学校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指明了方向。

4.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有许多是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地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奥秘,并且能够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本人正处在探究和摸索阶段,所以难免存在有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案例的收集、选择和编写,课前备课量是巨大的,但我想我会迎难而上,继续努力,以适应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